嘉大教务处文章导航
嘉兴学院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
 
发表时间:21-06-24 14:15:07来源: 点击数: 打印

学校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的实施意见》(浙委发〔2018〕36号)、《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8〕102号)文件精神,加快建设学校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塑造大学生优秀品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红船精神的丰富内涵和育人价值,构建红船精神红色文化育人模式,把红船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弘扬红船精神,形成红色文化育人特色。实施红船精神红色文化育人工程,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固本培元、立根铸魂、塑造人格中的涵养作用,建设红色文化地标,培育红色文化精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政治合格、素质全面的时代青年。

2.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塑造学生优秀品格。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推出育人精品专业课程,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教师,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担当社会责任,关心他人和社会。

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统筹规划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开展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和“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求。

3.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学科专业建在产业上”理念,加强服务嘉兴市“八大千亿”产业和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数字经济学科专业建设,重组构建学校“八大专业群”,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控制专业数量,强化质量意识,做好专业建设规划,通过合、并、转、减、退等多种途径,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力度,促进学科专业群与地方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对接融合。

4.定期开展校内评估,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注重专业内涵建设,持续开展校内专业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专业内课程评估。按照专业三级认证标准要求,所有专业达到国家专业质量标准,积极推动省级以上专业认证(评估)。落实OBE理念,深入开展专业和课程建设,实施质量持续改进工程,不断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5.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增强专业内涵建设。“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引领,推进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对接新时代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及时调整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更新教学大纲,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加强本科专业内涵建设。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一流学科建设单位、省级以上各专业建设平台同步推进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校级专业建设平台积极培育一流本科专业。一流专业建设以特色建设为主线,一体化推进实践教学基地(中心)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信息化教学能力建设和对外开放合作。

三、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优化课程体系,科学合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着力增加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等方面的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课程选择。推进课程应用内涵建设,完善课程内容及时更新机制,及时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发展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纳入课程教学。

6.重视“金课”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以毕业要求必须逐条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为指导思想制订课程建设规划,开展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为抓手,积极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重视“金课”建设,加强核心课程、课程群建设,提高课程质量。

7.依托课程建设,加强教材建设。科学制订课程建设规划,优先采用系列化的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鼓励主讲教师自编有特色的应用型教材和新形态教材,鼓励联合企业合作开发系列课程和教材。

8.实施“互联网+教学”,加快教育现代化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互联网+教学改革,加快信息化教学建设的步伐,使学生受益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改革成果。到 2021年,省“一流学科”所属专业和省优势特色专业的在线开放课程开设率不低于30%,其他专业不低于20%;全校40%的课程都能使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教学,60%的专任青年教师都能通过在线课程进行授课。

四、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梳理并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训实习平台,切实加强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9.强化实践教学建设,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工学、医学和师范类专业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运用实习实践信息化平台,加强毕业实习质量过程监控管理,完善实习考核机制;加强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监管,明确指导教师职责,强化质量监控。

10.开展示范基地建设,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强化企业参与,加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打造一批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产教融合集团(联盟)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平台。2019至2021年按省级标准建设产教融合集团(联盟)项目2-3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项目5-10项;建设校外实践育人基地提升项目20-40项;培育省部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0项。

11.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协同育人水平。大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建立健全“双对接、双促进”机制。建立学院和行业企业共建共管二级学院或者专业(群)制度。加强专业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形成紧密的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制订应用型人才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五、推动课堂教学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围绕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按照“问题、方案、应用、成效”路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12.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围绕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推动“以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注重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和学习效果评价,切实把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激励教师在“OBE”教育教学理念下提升教学的综合设计和组织能力,建立健全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制,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切实提升广大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支撑课堂教学改革的能力。

13.推进智慧教室改造,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一大批智慧教室,推进“研究型、个性化、互动式”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加强师生互动,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

六、加强制度系统性建设,形成良好教学生态

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工作实施办法、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施办法等制度,引导教师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14.实施“启航”计划,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发挥教师发展中心和教研室作用,实施青年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启航计划,强化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为青年教师发展创造政策环境和条件。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支持青年教师开展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应用和政产学研合作研究。

15.设赛评优,形成良好教学氛围。通过开展讲课比赛,在广大教师中倡导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互联网+等教学新模式,提升学生对课堂的满意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设立优秀课程、优秀教案(讲义)、优秀课堂等奖项,促进全校上下重视课堂教学质量,并形成教师重教乐教、学生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

七、完善学业考核评价,强化学业指导

修订教学各环节质量标准、考核评价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16.注重过程评价,完善学生学业考核制度。强化基于学习产出和以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为主的评价导向,科学设计各环节考核内容和方式,健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进一步提高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推进基础理论课和大类专业基础课的教考分离,推广非标准答案考试。严格试卷评阅规范,建立试卷事后评审分析和抽查制度,保证试卷质量和水平。

17.健全学业管理制度,强化学生学业指导与管理。进一步健全学业预警和退学制度,建立学生学业帮扶中心帮助专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逐步推行完全学分制。推进辅修专业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逐步实现让跨学科、跨专业学习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试点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学位,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荣誉感和主动性。

八、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学质量文化

充分利用教学质量信息,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切实保障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坚持质量立校,把质量意识渗透进广大师生的头脑中,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

18.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健全教学质量标准。通过宣传、培训、研讨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提升广大教师质量意识,高度重视各类质量标准尤其是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和完善,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质量文化。以国家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以及相关专业认证标准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完善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针对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控制点,制定可考核的具体指标。

19.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健全评估检查制度,完善教学质量考评机制,提高质量标准的执行力度。构建由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共同构成的完整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以内部评价作为质量保障的基础,完善和强化常规教学质量监测;重视外部监测,强化外部专家对学科专业的评估,吸纳第三方评估机构和用人单位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形成内外结合、多方参与、运行良好的长效质量监控体系,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九、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坚持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科技创新活动突破口,完善“国、省、校”三级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团队意识。

20.健全三级科创活动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作用,修订和发布大学生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引导和规范创新创业活动开展;不断完善国、省、校三级学生科创活动体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体系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标准,鼓励引导师生参加科技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和创业训练活动,不断扩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21.整合创新创业平台,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设。不断完善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省部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拓展学生科技创新资源,建设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鼓励教师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的关联性,开设竞赛相关课程和实践项目,将科创活动内容与实践课程相融合,推进教、学、赛联动。

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国际化教育水平

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优化国际化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扩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全力提升国际化教育水平。

22.完善奖助学金制度,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优化来华留学奖学金种类和比例,出台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生奖学金制度;优化赴境外交流的奖学金结构,资助更多学生赴境外交换学习。积极拓展奖学金来源渠道,争取来自地方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的专项资金支持,资助更多学生走出国门,开拓国际视野。在校内双语教学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英语授课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尽快开展学历生的国际招生。进一步加强国际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国际化专业的课程教学水平。

23.探索国际合作新路径,加大与境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力度。进一步深化产教合作,积极拓展产校合作新途径,集合资源、创新发展,探索多形式合作办学机制;充分利用优势学科,跟踪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积极探索境外合作办学渠道。支持与境外高校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联授,推荐优秀学生到国际组织任职、实习,选拔青年教师学术带头人赴境外高水平机构访学交流,加快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十一、强化办学主体责任,做好实施保障

坚持强化办学主体责任,增强全体教职员工育人意识;加强政策协调与配套保障,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力度;及时总结体现应用型办学特色的经验。

24.加强组织领导,汇聚教育合力组织开展新时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思想大讨论,增强全体教职员工育人意识。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讨论和解决本科教育有关重大问题。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加强协调,精心组织,形成合力,积极协调和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学校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

25.强化支持保障,注重总结宣传。加强政策协调配套,加大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衔接、配套和执行力度,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力度。结合弘扬红船精神,及时总结应用型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专业结构、创新创业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好经验,提炼实施过程中涌现的好做法,加强实践成果的宣传,切实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



嘉兴学院

2019年6月24日



────────────────────────────────

嘉兴学院办公室                           2019年6月24日印发

────────────────────────────────


上一篇:嘉兴学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达成度评价办法(试行) 下一篇:嘉兴学院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教学”的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