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教务处文章导航
关于印发《嘉兴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发表时间:24-08-08 11:34:38来源: 点击数: 打印

嘉大教字〔202448

学校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嘉兴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学校2024年第8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嘉兴大学

2024521


嘉兴大学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

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关于印发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和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精神,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红船精神,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有组织高质量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实现“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改革创新。立足时代发展和国家需求,更新育人工作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学校体育事业与嘉兴大学的改革发展相适应,与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体系相匹配,与广大学生对优质体育资源的期盼相契合。

2.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围绕体育课程建设、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扩大普及竞赛活动为着力点,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促进学校体育均衡发展,形成一流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

3.坚持协同推进。加强党委统筹,强化部门协作,凝聚师生共识,深化体教融合,建立健全全校上下共同关心支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一校多品”的学校体育格局,有效促进体育育人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主要目标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着力提高《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以培养学生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线,构建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全员覆盖、相互衔接的具有嘉兴大学特色的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培养学生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全面发展。

二、工作举措

(一)推动党建与学校体育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1.深化体育育人效果。以“增强体质、掌握技能、培育习惯、塑造人格”为目标,以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主线,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举办为契机,利用特色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大力宣传中华体育魂、中国体育人和中国体育事,努力将体育精神内化为民族精神,转化为时代精神,融合于校训精神和事业奋斗精神之中。深入挖掘体育在“三全育人”中的积极因素和有效途径,加大对校内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例的宣传教育。

2.发挥组织优势。将体育工作纳入各级党群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借助党群组织优势,推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促进全校师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提升,提高凝心聚力本领。

(责任单位:组织部、宣传部、工会、妇联、团委、体育与军训部、各学院)

(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1.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持续深化“一体两翼”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严格落实高校体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将体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本科生一二三年级开设体育必修课,四年级开设体育类选修课。探索将公共体育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

2.加强体育课程和教材建设。遵循学科建设规律,科学制定体育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按照校地协同、学科交叉原则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大学体育》课程设计,积极拓展特色体育课程资源,开设更多学生喜爱的选项课程。创新体育课程组织形式、方式和方法,支持体育课程小班化教学。全面加强一流体育课程建设,力争到2027年建成省级一流课程不少于2门、校级不少于5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课程目标和运动项目特点,精选教学素材,丰富教学资源。

3.推进体育课程思政。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教会、勤练、常赛各环节,融入体育课堂教学全过程。深入挖掘体育思政元素,将红船精神、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内涵等融入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以体育人,强身铸魂。

4.推广优势体育项目。因地制宜开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活动,并融入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机制,形成特色体育项目竞赛体系。巩固田径、武术等原有优势项目,进一步提高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操舞类等项目的训练水平和产出成果。重点扶持棒垒球、龙舟、皮划艇、赛艇等特色运动项目建设。

(责任单位:教务处、研究生院、人文社科处、平湖师范学院、体育与军训部)

(三)培育校园体育文化

1.加强体教融合。支持与体育部门、运动队、职业俱乐部深入合作,聘请退役或在职高水平教练员、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教练员培训、裁判员培训等工作。进一步规范运动队管理,完善校级运动队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运动队对内示范、对外窗口效应。提高省级以上体育类竞赛奖励标准,将学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优秀运动员纳入学生所在单位年度考核范畴。加强校级运动队教练员队伍建设,完善教练员(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评聘体系。保障和改善运动训练条件,提高运动队建设质量和运动员管理水平。力争每年获得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前三名数达10人次(队)以上。

2.丰富校园赛事。建立健全“学校、学院、年级、班级”四级联动竞赛机制,着力打造一批具有学校辨识度的校园赛事活动品牌。办好学校年度体育文化节,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参与群众体育活动积极性,增强师生健康意识。成立不少于20个项目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确保每个学生至少在一个俱乐部参与活动。力争到2027年,打造一批具有学校辨识度的群众体育活动品牌。办好年度体育文化节,提升运动赛事的组织与管理水平。

3.加强体育交流。优先在学校特色和优势体育项目方面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稳步提升学习体育文化国际交流质量和水平。支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教师)赴海外高校学习交流。

(责任单位: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学生工作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工会、团委、体育与军训部、各学院)

(四)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水平

1.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要求作为教育教学考核的重要内容。完善各项制度,落实测试仪器设施,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逐步实现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2.推动常态测试。健全学生测试、评估、反馈、干预的闭环体系,加强学生个人信息和体质健康数据信息管理,定期发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报告,为学校制订体育政策和开展体育活动方案提供数据支撑。做好省教育厅组织实施的年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抽测工作组织化水平,力争到2027年省抽测合格率排名位居全省本科高校前20%以内。

3.加强优秀激励。落实教育部关于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相应要求方可具备评奖评优资格和毕业资格相关规定,将体育素养计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评价,并作为各类评奖评优的基本条件。将学生体测结果纳入学生所在单位年度考核。力争到2027年在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到93%以上,优良率达到25%以上。

(责任单位:办公室、发展规划处、学生工作处、体育与军训部、各学院)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配齐配强体育教师。保持体育教师队伍稳定,持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育人能力。进一步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符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考核要求,体育专业专任教师达到认证要求。建立聘用优秀退役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员制度,培养能够承担体育教学的兼职教师队伍。

2.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年提高体育教师“双师型”人数比例和“一专多能”人数比例,不断优化教师队伍能力素质结构。提高教师学术研究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教学技能。支持体育教师参与省级以上体育竞赛裁判工作。制定和完善符合体育教学特色的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制度,体育教师教学工作量核定符合学科特点。鼓励和支持体育教师学历提升、出国进修和技能培训,形成有利于体育师资队伍成长的长效机制。

3.加强体育科研平台建设。健全体育学科基层学术组织,增强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紧跟学科研究前沿,力争到2027年在体育教学训练理论与实践、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体育产业等领域取得若干实质性成果,引领和促进学校体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责任单位:人事处、科技处、教师发展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平湖师范学院、体育与军训部)

(六)加强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体育场馆(场地)管理办法,提高场馆管理员队伍业务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完善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等配备、补充、维修、更新机制,推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建设配备达标全覆盖,确保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正常运行。积极承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培育自主品牌赛事。加强体育场馆宣传文化建设,发挥场馆在育人和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展示学校体育新风尚。

2.提高室内外运动场地急救设施设备覆盖范围,完善师生健康知识培训机制,建好一支专兼结合的急救队伍,增强师生体育活动风险应急处置能力。

3.推进智慧体育建设。积极推进学校智慧体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深化数字技术在体育教学、运动竞赛、场馆管理、体质健康监测等方面的深度运用,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水平。

(责任单位:校园建设与后勤管理处、信息技术中心、平湖师范学院、体育与军训部)

三、条件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

发挥体育运动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体育工作。积极发挥学校非常设机构对体育教学、人才引进、职称晋升、教材建设、课程建设等工作的支持力度,为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加强经费保障

将体育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并保证其增长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的增长同步,保障体育教育经费投入高于省内同类高校平均水平。设立学校体育专项资金,支持各类特色体育运动项目高质量发展。

(三)加强安全保障

强化大型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周密制定体育活动安全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细化落实各项体育活动安全责任。加强学校体育活动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健全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管理制度。建立定期巡查、维护体育场馆机制,确保体育活动安全。逐步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妥善处置伤害事件。


上一篇:关于印发《嘉兴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工作量与课酬核算办法(试行)》的通知 下一篇:关于印发《嘉兴大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转学管理办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