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大教务处文章导航

人才培养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之一

共同富裕背景下经济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多元协同培养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5-02-05 09:00:49来源: 点击数: 打印

一、简介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浙江被赋予“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共同富裕是一项艰巨、长期、系统工程,其中人才培养是关键。目前,与推进共同富裕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亟待高度重视并加强培养。

嘉兴大学作为中国革命红船起航地的高校,经济学院更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应用型特色定位,突出“思想、理论、实践、应用”四位一体,“产业、专业、企业、创新创业”四业融合,“党建、数字、金融、国际化”四维联动的应用型人才多元协同培养的综合改革,以重大需求导向促进专业交叉、优化专业布局,按需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构建新文科专业群,创建基于长效机制、具有鲜明特色的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有效推进与共同富裕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拟解决问题

1. 传统知识体系框架难以满足共同富裕背景下运用经济理论阐释中国经济的知识和能力需求。传统的知识体系与社会真实情况和实际需求脱节现象严重,造成学生无法科学运用经济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等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生动经济事实进行阐释。

2. 传统实践教学体系难以满足共同富裕背景下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多元培养的需求。传统的教学平台、教学情境、教学主体过于单一,多元教学要素融合不充分,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动手能力弱。

3. 传统专业群难以有效提升共同富裕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传统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重基础轻应用,未能及时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缺少能够适应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和科技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新型专业人才。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实践

1. 构建“思想、理论、实践、应用”四位一体知识体系,重塑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学内容体系,培养学生经济学思维和家国情怀。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共同富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需要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数字经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交叉学科知识以及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新文科交叉人才的社会需求,在专业课程领域打造“共富+”主题课程群、“百年征程”系列特色课程群,培养学生经世济民的家国情怀;同时,加快教学案例的中国化建设,用中国经济实践设计教学案例,讲好中国经济学。打造《数字经济概论》为代表的新文科重点教材,《公司经济学》为代表的特色教材,《金融学案例》为代表的科创金融案例,以及国家级经管中心系列实验实训教材,培养了学生经济学思维的系统性和综合性。“中国共同富裕数据库”“中国共同富裕案例库”等系列成果为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浙江共富经验与模式提供了重要教学资源,推动了课内与课外、理论与现实、学校与社会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

2.促进“产业、专业、企业、创新创业”四业融合,共筑多元育人主体,构建了有特色、差异化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密切联系地方战略产业和特色产业,与“数字浙江”“阿里巴巴”“浙江淏翰”、浙江省商务研究院、嘉兴市电子商务促进会为代表的企业、研究机构和行业商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多元主体的育人生态。形成以五矿期货有限公司、南华期货有限公司、嘉兴银行等企业长期合作为典型的人才培养协同与企业战略性发展协同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建企业深度介入办学过程的交互渗透型及企业化运作型等办学模式。“五矿期货班”“南华金融班”“嘉兴银行金融人才创新班”均由合作企业全面介入选拔过程,保证了学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符合职业基本要求。企业深入介入人才培养方案各环节的制订、包括课程体系制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式设计等,使培养方案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诉求,构建更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力提升体系和素质培养体系,为金融赋能共同富裕、跨境电商赋能共同富裕探索出一条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长效合作路径。

3.加强“党建、数字、金融、国际化”四维联动,培养适应数字经济、数字贸易和科技金融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新文科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推动特色化传统专业和新文科专业相互支撑的学科内整合和跨学科整合,突出以党建引领、数字贸易、科创金融、国际视野为特色的课程群打造和专业重塑。加快布局了跨境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新文科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施基于国情、省情现阶段特点,聚焦共同富裕和课程思政两个主题;“数字经济讲堂”“数字贸易讲堂”“科技金融讲堂”系列活动促进了知识重组和跨学科课程整合。加快留学生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知华爱华的国际交流使者。打造融教学、教研和科研功能为一体的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实验室、实践基地和调研基地,构建以应用性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教学体系。“业内精英进课堂”和“双导师”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有效提升了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四、成效与影响


1.形成了共同富裕理论与教学研究的系列成果。一是建设了四个平台,建设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等研究平台,形成“中国共同富裕数据库”“中国共同富裕案例库”系列成果,成为展示浙江共富经验与模式的重要展示平台;打造了共同富裕教学基地、调研基地、观测基地50余个新型育人平台;大学生宣讲团进机关、企业、社区、乡村开展共富宣讲30余场,打造了青年人为主角的宣传平台。二是建立了一批教研教学基地,融教学、教研和科研功能为一体的共同富裕理论与实践创新相结合的实验室、实践基地、调研基地、观测基地等。三是打造了三支队伍,通过组建青年学者研究团、青年学生宣讲团、国际学生调研团,培育共同富裕理论阐释、思想传播与成效宣传的重要力量。

2. 推广了教学成果,示范作用显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两个专业方向相配套的两套专业综合仿真模拟教学软件以及沙盘模拟教学平台在国内高校产生了很大影响,软件及其相关教学沙盘已推广到国内100余所高校使用。公开出版《经济学专业实验(实训)指导书》等8本实验(实训)教材,并在国内多所高校推广使用;《数字经济概论》获批浙江省“四新”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国际经济学》等6门课程获批省一流课程、《外贸商品学》获批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经济学专业综合改革的经验在“全国高校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等全国性会议上宣讲和推广。


3.提升了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已形成“五矿期货班”“南华金融班”“嘉兴银行金融人才创新班”和“Wish星青年优秀合作院校”项目为代表的典型成果集合。2010年,金融学专业与南华期货合作组建“五矿期货班”(期货方向班);2012年,该专业被列为嘉兴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020年,合作组建“南华金融班”。同年,与嘉兴银行合作组建嘉兴银行“金融人才创新班”。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人才培育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夏佳栋同学在第三届“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中获得全国第一名。近五年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项160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新苗杯40余项;职业资格证书报考率达80%以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有30余名学生成功入驻嘉兴学院创业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中的电商公司2个,注册中的10余个。

4.获得了行业和企业的高度评价。“校企协同、深度合作”的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获得了行业和企业的高度评价。在第三届和第四届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举办的高校、企业与行业发展座谈会上,我院协同培养应用人才的经验和做法得到国务院参事陈全训会长等与会专家和领导的高度认可。五矿期货有限公司、中投证券有限公司、南华企业有限公司多次对我院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给予高度评价。首届嘉兴银行“金融人才创新班”学生于2022年顺利毕业,其中8人被嘉兴银行直接录用,用人单位对该班毕业生给予高度评价。

5.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2014年首届浙江省高校金融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嘉兴学院金融学专业多元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得到高度赞扬,吸引了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郑州大学、西安财经学院等诸多省内外高校前来交流。2017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协同创新共赢未来》,专题报道了我校多元协同育人的成效。



附:重要成果一览表

序号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1

2007年

国家特色专业

国家级

教育部

2

2013年

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

国家级

教育部

3

2013年

经济管理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嘉兴学院)

国家级

教育部

4

2022年

经济学(国家一流专业)

国家级

教育部

5

2012年

经济学(浙江省优势专业)

省级

浙江省教育厅

6

2016年

经济学(浙江省特色专业)

省级

浙江省教育厅

7

2022年

金融学(浙江省一流专业)

省级

浙江省教育厅

8

2021年

红船精神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9

2021年

传承·践行·创新:红船精神“五化”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10

2016年

专业·企业·行业:经管人才多元协同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11

2014年

校企协同,创新深度合作办学模式,实现人才多元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12

2021年

一专多能·交叉融合·共建共赢——地方高校应用型跨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浙江省教育厅

13

2020年

地方本科高校经济学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嘉兴学院

14

2009年

《西方经济学》

浙江省教学团队

浙江省教育厅

15

2008年

浙江省教学名师

省级

浙江省教育厅

16

2014年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点建设项目:经济管理实验中心

省级

浙江省教育厅

17

2009年

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仿真模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省级教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18

2013年

课程的项目化重构及其在我校经济学专业中的实现

省级教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19

2015年

基于“产教研”结合的经管类专业仿真模拟平台构建研究

省级教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20

2019年

经济学专业个性化培养模式下学业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省级教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21

2019年

基于扎根理论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省教科规划课题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2

2019年

面向深度学习的课程教学行为优化与实践——以地方高校为例

省教科规划课题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3

2019年

基于扎根理论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路径研究

省教科规划课题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4

2017年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Co-op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省教科规划课题

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5

2016年

《公司经济学》引入国际化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省级课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26

2022年

融通与跨界:本科金融学专业数字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省级教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27

2016年

《贸易经济学》课程项目化重构与课堂教学实施

省级课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28

2013年

《技术经济学》课程的项目化重构及其课堂教学组织改革

省级课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29

2013年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省级课改项目

浙江省教育厅

30

2010年

《国际经济学》(英)

省级精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1

2008年

《西方经济学》

省级精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2

2018年

《经管类沙盘模拟课程群》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3

2021年

《公司经济学》

省级一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4

2021年

《国际经济学》(全英)

省级一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5

2022年

《微观经济学》

省级一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6

2022年

《国际结算》

省级一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7

2022年

《国际贸易实务》

省级一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8

2022年

《微观经济学》(全英)

省级一流课程

浙江省教育厅

39

2020年

疫情距离经济下的大数据金融实践课程优化研究

省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浙江省

教育厅

40

2022年

《数字经济概论》

省级教材项目

浙江省高教学会

41

2019年

《国际金融》

省级教材项目

浙江省高教学会

42

2019年

《ERP沙盘模拟实训教程》

省级教材项目

浙江省高教学会

43

2010年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平台,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软件评比

省二等奖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44

2010年

浙江省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

省级

省教育厅

45

2014年

浙江省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

省级

省教育厅

46

2018年

“创青春”浙大双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国家级金奖

团中央、教育部等

47

2020年

“尖烽时刻”全国商业模拟大赛

全国二等奖

教育部教指委

48

2018年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网络信息经济专项赛

全国铜奖

竞赛主委会

49

2017年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国家级三等奖

教育部



上一篇:人才培养典型案例系列报道之二